三亞市教育局
關于印發三亞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區教育局,育才生態區教育科技衛健局,各中職學校,直屬學校: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深入細致做好我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切實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市教育局制定了《三亞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方案》,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三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18日
具體返校工作方案
詳情請看
↓↓↓
三亞市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深入細致做好我市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切實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決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壓實屬地、行業、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安全、有序、錯峰組織學校復課,保障疫情防控和復課工作有效有序開展,確保校園“一方凈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工作原則
我市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按照“分區、分批”的原則開展。
(一)分區
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全市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方案,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審核批準,并聯合有關部門對市直屬學校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進行檢查,并對區屬學校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進行抽查。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本區學校、培訓機構復課工作總體方案,要重點研究居住在主城區的學生返校情況,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審核批準,并根據本區疫情形勢,統籌做好轄區內學校復課工作,聯合衛生健康等部門落實核酸檢測,對區屬學校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進行檢查。各學校、培訓機構“一校一策”制定本校復課工作方案,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報上一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備案。
(二)分批
1.防范區內的崖州區、海棠區、育才生態區區屬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返校時間定為4月21日,執行返校前72小時(三天兩檢,兩次核酸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返校。
2.中職學校、市直屬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以及吉陽區、天涯區區屬中小學,返校時間定為4月24日,執行返校前72小時(三天兩檢,兩次核酸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返校。
3.吉陽區、天涯區幼兒園學生返校時間定為4月25日,執行返校前72小時(三天兩檢,兩次核酸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返校。
4.全市培訓機構線下教學的學生,返校時間為全市最后一個封控區解封后再返校。
三、師生返校條件
(一)返校前14天內,學生、教職工本人及同住人員有省外或本省外市縣非涉疫區旅居史的,憑72小時(間隔24小時)內的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綠色健康碼、核驗行程卡和入校時掃描學校地點碼返校;
(二)返校前14天內,學生、教職工本人和同住人員有省外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如上海市、吉林省吉林市、廣東省廣州市等)的,需嚴格按照我省、市疫情防控要求,落實“14+7”管控措施(集中隔離14天、居家健康監測7天);有省外涉疫區旅居史的人員,落實“3+11”管控措施(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11天)。解除管控后,憑三天兩檢間隔24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綠色健康碼、核驗行程卡和入校時掃描學校地點碼返校;
(三)返校前14天內,學生、教職工本人未離開三亞市或有本省其他涉疫市縣旅居史的,返校前做好每日健康監測,憑72小時內的兩次(間隔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綠色健康碼、核驗行程卡和入校時掃描學校地點碼返校,后一種情況同住人員提供返校前72小時兩次(間隔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四)返校當天,仍處于集中隔離區、封控區、管控區的師生員工暫緩返校,待解封后方可返校,返校前憑72小時(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健康碼為紅碼或黃碼的學生暫緩返校。
(五)凡是出現發熱、干咳、咽痛、流涕、乏力、嗅(味)覺減退、結膜炎、肌痛、腹瀉等癥狀的學生暫緩返校,待痊愈后,憑醫院證明、健康碼、行程碼綠色、72小時(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證明,方可返校。
四、學生返校前的準備工作
(一)制定復課方案。各學校要制定復課工作方案,做好復課前各項準備工作,明確學生返校后的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和教學管理措施,壓實工作責任,確?!柏熑蔚綅?、任務到人”,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疫情防控措施精準到位、應急預案到位、責任明確到位、人員組織到位、設施完善到位、物資儲備到位、制度落實到位、風險排查到位。
(二)要加強師生員工管理
1.加強師生員工健康管理。各學校要對返校全體師生員工的健康狀況再次全面摸排,精準掌握每名師生員工(含保安、保潔、食堂工作人員、宿舍管理員、校車司機、保教人員等重點人員)返校前14天健康狀況、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出行情況等,建立并及時動態更新市內“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紅黃碼師生臺賬”“離市人員返校臺賬(從高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及高風險地區返市)”,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2.發放返校通知。在全面精準篩查基礎上,逐一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具體返校人員名單,逐人發放返校通知,認真細致解釋返校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做好暫緩返校學生和家長的思想教育工作,爭取家長對返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確保師生員工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返校工作要求,確保教育系統穩定。
3.市外師生員工提前返回三亞市。師生員工近期非必要不離市,尚在市外的師生員工至少提前3天返市,返市后嚴格按照市疫情防控要求和返校工作要求,落實管控要求,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等工作。
(三)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各學校要根據師生員工數量,儲備不少于一個月使用量的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膠手套、非接觸式測溫設備等常用防疫物資儲備。加強酒精等消毒物品的存放和使用管理,嚴防發生安全事故。要及時維修更換不適用的防疫設備,在校門外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和健康觀察區,在校內相對遠離學生班級及學生活動區域設置隔離室,具備通風、采光等條件。
(四)要做好校園安全環境整治工作。所有學校做好終末消毒后,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指南(2021年8月版)》《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五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五版)等文件精神,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對校園室內外環境實施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教室、實驗室、食堂、宿舍、體育運動場所、圖書館、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等重點場所徹底清潔和通風換氣,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通風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清潔和預防性消毒。主動聯系轄區衛健、疾控部門,定期開展校園內物品、環境和污水等疫情防控監測工作。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嚴格做好校園食堂檢查、食材配送和食品安全管理,重點針對學校食堂低溫儲存食品及冷凍冷藏設備開展傳染源檢測排查和消殺工作。
(五)織密聯防聯控網絡。加強聯防聯控,進一步完善學校與轄區衛健、疾控部門、社區防控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對口協作機制,建立發熱師生員工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綠色通道。充分發揮轄區衛健、疾控部門的指導作用,協助指導常態化防控工作,確保防控措施到位。密切配合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交通管理和食品安全檢查。
(六)開展疫情防控演練。各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學校應急預案,健全防范和處理機制,學生返校前,扎實開展一次學生返校演練和校園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演練,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發現和解決細節性、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校園封閉管理、師生員工隔離管控、流調轉運、核酸檢測、環境消殺、健康監測、后勤保障等應急措施,短時間有效遏制疫情傳播蔓延。
五、學生返校當天工作要求
(一)要保障返校秩序。待確定返校時間后,各學校校領導、行政人員、校醫、后勤人員等應提前到校做好準備工作,組織開展返校第一課校園疫情防控專題培訓,確保學生返校秩序正常。
(二)嚴格入校審核。各學校要安排專門人員核驗返校師生員工的返校材料,符合條件方可入校,確保入校人員都是審核通過人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要在校門入口張貼“地點碼”和設測溫卡點,所有人員入校須掃“地點碼”登記和檢測體溫,入校后應立即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消毒。入校時若出現疑似癥狀,應當由專人帶至臨時等候區,測量體溫,及時聯系學生家長,按規定流程處置。
六、學生返校后工作要求
(一)做好師生員工核酸檢測工作。各學校要每天組織返校師生員工(含后勤、食堂、保安、保潔等崗位人員)抽檢20%,5天輪一次。
(二)做好師生員工健康管理。要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等,落實晨午檢制度,運用信息化手段,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完善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檔案,建立“一人一臺賬”,重點監測師生員工有無發熱、干咳、咽痛、流涕、乏力、嗅(味)覺減退、結膜炎、肌痛、腹瀉等癥狀。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水痘等常見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工作。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師生員工要密切追蹤診斷結果和病情進展。嚴格執行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做好登記臺賬。
(三)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教職員工上下班嚴格實行“兩點一線”,無關人員一律不得入校;師生員工進入校門核驗核酸檢測、健康碼、地點碼、行程卡等信息,并檢測體溫;學生非必要不離校,離校前須經過學校審批同意;校園實行網格化、區塊化管理,食堂、宿舍、教學樓等人員活動場所相對固定,非必要不舉辦跨班級活動,最大限度縮小人員活動范圍。師生員工校內佩戴口罩(體育課、就餐等除外)??爝f、包裹、外賣等禁止進入校園。
(四)巡檢重點區域。學校每日開展校門衛室、教室、實驗室、食堂、辦公室、宿舍、體育運動場所、圖書館、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排查潛在風險,加強整改。做好學校室內外環境監測、衛生清潔和消毒消殺工作,定期通風換氣,增加對重點場所地面和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頻次。校園垃圾“日產日清”,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
(五)保障食品安全。加強對食材尤其是冷鏈食品的采購、存儲、加工等環節的安全管理,食品等原料從正規渠道采購,保證來源可追溯。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的消毒和通風換氣。規范就餐流程,盡量送餐到班,或錯時、錯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飲)具、炊具的清潔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類。校外供餐單位送餐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碼和體溫正常方可進入學校。
(六)加強寄宿管理。加強宿舍出入管理,憑證出入并進行體溫檢測,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加強宿舍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保持衛生間清潔,做好垃圾分類。
(七)加強健康教育。各學校要將新冠肺炎和常見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納入健康教育內容,學習《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對師生員工開展培訓指導,通過多種途徑將相關信息推送給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密切關注師生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提供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
七、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各學校要針對發生普通發熱病例、可疑病例、陽性檢測者(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重點人群、學校聚集性疫情等校園突發疫情情況,科學制定完善應急處置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應急保障,加強監督管理。聯合屬地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組織校內各有關部門,分層次、分形式、多場景反復組織演練,充分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校園一旦發生疫情,應急預案能夠即時啟動,各環節快速響應和應急措施到位,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況。
八、開展復課工作督導檢查
學校復課后,市教育局將聯合衛生、疾控等部門組成督導檢查組,按照本方案要求對各學校復課工作進行專項督導,對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責令其限期整改,對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甚至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將嚴肅問責,依法依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