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2022年實施方案》解讀
《三亞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2022年實施方案》(三府辦〔2022〕75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經八屆市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為便于各地、各部門和廣大企業、群眾更好理解《實施方案》,現將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及依據
2022年,三亞市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重要量化指標趕超國內一流實施方案(1.0版)》和《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若干規定》,緊扣“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要求,聚焦市場主體關切,研究出臺《實施方案》。
二、主要目標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以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持續對標一流水平,解決我市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問題,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成創新,提升我市營商環境整體水平。聚焦推進簡政放權更加深入、政務服務更加高效、貿易投資更加便利、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法治保障更加健全、社會環境更加包容和諧,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具體任務、時限路徑和責任分工,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以“爭當領跑者、勇當競跑者”的工作姿態,在全省營商環境建設中“爭創示范、勇樹標桿”。
三、基本特點
《實施方案》在制定過程中,堅持立足實際和對標先進相結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聚焦問題導向,堅持對標先進。
把解決營商環境改革堵點作為出發點,在充分吸收2020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反饋建議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先進地區改革經驗,全力推行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加快推進“一業一證”、著力降低企業信貸制度性成本,力爭全年營商環境水平有較大提升。
(二)體現三亞特色,強化數字賦能。
結合三亞自身特色和優勢,推出“園區水電氣聯動報裝”“不動產登記‘異地代收’”“園區工程建設項目‘主題式’審批”“離島免稅”“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等一批優化營商環境“自選動作”,致力進一步鞏固、深化、推廣改革成果,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營商環境創新案例,實現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比學趕超賽馬場中跑出“三亞速度”。同時,堅持貫徹數據代替企業跑腿的理念,深化“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改革、實施惠企政策“一網申報”、推行“互聯網+監管”、“互聯網+訴訟服務”等,致力以數字化改革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三)注重企業需求,落實主體責任。
構建營商環境問題處理閉環,推動解決一批制約市場活力、城市吸引力的歷史遺留問題,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并根據我市營商環境改革現狀和各單位職責分工,將優化營商環境與各單位的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明確改革任務的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各項任務完成時間節點,形成各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改革任務如期有效落地實施。
四、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組織保障3個部分。其中,主要任務圍繞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三亞實際,提出5個方面、共計73條改革舉措。
(一)深化簡政放權,讓市場主體準入又準營。
為提升企業開辦效率,破解市場準入多頭審批問題,提出:推行企業開辦幫辦代辦服務,推進“一照多址”與“一業一證”試點改革,推廣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應用;針對市場主體關注的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時間長、環節多的問題,提出:推進“多測合一”事項,推出工程建設項目“主題式”審批,同時借鑒上海、濟南等地區經驗,實施低風險項目“一站式”聯合監督檢查,完善《加快推進三亞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的措施》體系,持續提升項目前期審查審批效能。
(二)強化精準服務,提升服務企業效能。
為深入推進“水電氣網”辦理一體化服務,提出:“水電氣網”一窗受理、一體踏勘、一次驗收,縱深推進園區水電氣網聯動報裝改革,推廣電子印章及電子合同應用等;為加強對企業的融資信貸支持,提出:優化融資服務平臺,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加大重點產業支持力度,深化抵押登記智能化辦理,建立中小微金融服務顧問制度;為更好推進營商辦事智能化、便利化、標準化改革,在財產登記、納稅、政務服務領域提出:擴大不動產登記“1小時出證”專窗業務范圍,建立交房與交證聯動機制,推動不動產登記電子權證在多領域的協同互認、實施不動產登記事項“異地代收”服務,深化稅種改革,健全稅務測評機制,推進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辦”,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和“一網通享”等。
(三)打造開放便捷的貿易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針對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提出:優化采購結果確定、合同簽訂和支付時間,施行“預付款”制度,加強招投標全過程監督;為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出:推廣“提前申報”與“兩步申報”通關改革,創新免稅品監管與服務,加快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和空港智慧化建設等;為避免多頭監管、交叉執法,推動監管執法更加公平有效,提出:擴充部門聯合抽查檢查事項范圍,明確執法檢查機制,加強信用信息整合共享與分級分類監管,推進特定領域的遠程監管,落實包容審慎監管等。
(四)加快建設法治三亞,加強營商環境法治保障。
為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在知識產權等具有三亞特色的領域深入開展差異化探索,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提出:智慧法院建設,建立健全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深化大調解格局建設,提升仲裁數字化水平,建立保護中小投資者法律服務站,建立健全府院聯動工作機制與援助資金保障機制,健全破產管理人考核機制,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與“一站式”服務體系,健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快速處理工作機制,加強“互聯網+調解仲裁”在線管理平臺建設,建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等。
(五)發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營造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
為構建宜居宜業的包容普惠創新環境,圍繞提升人才服務水平、增強創新創業活力、擴大市場開放程度、提供優質基本公共服務,提出以下舉措:推動人才落戶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完善人才單一窗口外籍人才服務功能,鼓勵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出臺評估機制,打造外商投資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加強聯動招商,優化生態環境,推進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三圈層”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提升綜合交通服務能力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
《實施方案》出臺后,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將加強統籌協調,切實履行職責,督促各級各部門于《實施方案》印發之日起一個月內出臺本指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和責任分工,倒排工期,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地生效。
(二)深化改革創新,破解痛點堵點
積極發揮首創精神,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特色化、差異化創新行動,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國領先的典型案例;建立健全營商環境問題訴求核查處理機制,集中清理營商環境歷史遺留問題,按照“誰承諾、誰兌現”的原則,由責任部門在規定時間內研究制定處置方案并及時解決。
(三)嚴格考核督辦,強化宣傳培訓
建立健全營商環境工作考核體系,定期開展營商環境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各部門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切實做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市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宣傳優化營商環境“三亞經驗”,營造良好氛圍;切實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業務培訓,提升營商環境領域工作人員的改革創新能力和政策業務水平。
六、解讀單位
解讀單位: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
解 讀 人:劉藝
七、名詞解釋
“一業一證”:是指把某個行業涉及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到一張許可證上,大幅壓減審批環節和時限,簡化審批手續,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辦事效率。
“一件事一次辦”:是指將企業和群眾需要到各級政務服務機構辦理的事項,通過環節整合、流程優化,成為企業和群眾眼中的“一件事”,實行“一次性告知、一套表申報、一個窗受理、一次性辦成”。